石灰巖勘探項目位于印尼北馬魯古省維達貝工業園區,該項目初步設計工作量39個鉆孔,鉆孔沿礦區邊界布置。根據礦體產狀特征,本次設計鉆孔為90°直孔,勘探點間距200米。該石灰巖礦規模大,礦石質量穩定,礦體呈單斜層狀,本次勘探需要大致查明礦體的形態、規模、產狀、礦石類型、質量品級、化學成分及有害組分的分布和變化,探求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2),為礦山開采提供地質依據。
該項目是印尼公司今年首個探礦項目,大部分鉆孔位于原始森林地區,勘探線路總長9公里,無進場道路,施工難度較大。項目部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奮斗精神,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用心用力解決森林放孔、鉆機用水、交通等難題。因施工現場地形起伏較大,山林中溝谷縱橫,樹林茂密,采用全站儀效率極低,GPS信號時有時無。項目部決定先讓工人用砍刀修出小道,然后攜帶GPS等測量設備進入森林地區,測放出大致孔位后安排挖機修路,最后再精確定位。印尼當地氣候高溫炎熱,森林中蚊蟲肆虐,密不透風,手機無信號,時不時還有小動物出沒,踏勘人員需要時時刻刻提高警惕,這對踏勘組人員體能及意志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項目人員攜帶干糧進山,中午稍作休息補充能量,便繼續向森林深處進發。每到達一個新的孔位,對于踏勘人員來說就是一次勝利。由于現場踏勘時沒有在森林中找到水源。通過跟業主協商,從最近的供水管道引水,鉆孔間直線距離大于200米,單線最大供水長度約3.5公里。項目部便采用方桶裝滿水后,讓挖機一桶一桶吊進去,或從路邊挖水坑,用抽水泵一站一站倒過去。項目人員上下班時,皮卡車僅能將他們送到山腳下,剩下的路程只能靠他們徒步前行,他們卻從未喊過苦、叫過累。
截止目前,項目部已完成5個鉆孔的勘探工作,施工質量和進度均滿足業主要求。項目部人員將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忠誠無私的華勘院精神,為開辟印尼探礦市場奠定基礎。(劉國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