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路,走進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甲瑪鄉海拔超4600米的施工現場,活躍著這樣一個團隊,他們是丈量祖國大地經緯的雄獅勁旅,是全生命周期服務礦山發展的鋼鐵長城,他們以“萬夫不當之勇”挑戰生命極限,以“責無旁貸之心”錨定重點任務,以“實干之筆”守護生命禁區,他們是華勘院西藏生態環境修復項目部。

挑戰極限 勇往直前戰高原
施工作業區主要位于海拔4600米至5300米,自然條件惡劣,今年2月初到駐地,山上不長草,氧氣吃不飽,風雪交加,嚴寒砭骨是最真實的寫照。高寒缺氧引起的頭暈、呼吸困難、胸悶氣短、腿腳乏力、血壓異常等癥狀是常態。項目部將人員分成兩組:一組人員頂風冒雪去施工現場勘察,了解現場實際情況,迅速完成施工前期準備任務;另一組人員夜以繼日的建設項目營地,在高寒高海拔地區只為給共同戰斗的項目部成員一個舒適地生活辦公環境。“項目上大家都特別‘拼’,為了能精準把控每一個環節,保證施工項目順利進行,加班熬夜都是常態,但從沒有一個人叫苦抱怨。”剛入職在項目部擔任安全員的姚垣州如是說。

錨定目標 勠力攻堅推進度

落地該項目后,公司立即組建一支“經驗豐富、作風優良、技術過硬”的精銳“力量”,全面統籌開展工作。走進項目會議室,映入眼簾的是一場激烈的技術研討會。項目負責人帶領團隊正在討論牛馬塘排土場植被恢復施工過程中削坡減載、覆土綠化和牛馬塘采場掛網護坡時坡度陡峭、塊石多、垂直高差在300米等如何施工的技術難題,像這樣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集體討論成為常態,亦是這支“王牌軍隊”的特色。為解決用電用水難題,項目部經常前往業主方進行協商,期望業主盡快解決生活用水用電問題,保證員工的正常生活。由于施工場地地形錯綜復雜,道路崎嶇,施工前期為了讓機械順利進場,項目部不懼每日的風雪交加奔波于業主方、監理方、設計方之間,先后協調了近5家相關施工單位,保證機械盡早盡快進場施工。“目前項目部近半技術人員具有參加過院隊重點項目的工作經驗,對項目順利推進起到關鍵作用。”項目現場負責人齊海濤介紹說。
實踐淬煉 精益管理創佳績
在推進項目施工進度的同時,項目部同步壓實安全、質量管理責任。在安全管理方面,項目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組建安全工作小組,對施工班組進行安全生產警示教育,通過安全培訓,使每個人成為自己的安全負責人,施工期間,每日組織召開班前會,通過“7步法”使員工正確辨識危險源、防范措施及安全操作規程。為保證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在施工現場時刻提醒施工人員要繃緊安全弦。每日對職工精神狀態、勞保用品穿戴等進行檢查,將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進一步強化紅線意識,嚴格按照安全生產工作標準,扎牢安全“防護網”。

工程質量是所有工程項目的核心,沒有優質的工程質量,就無法確保工程項目的安全、穩定和可靠。在施工各區項目部成員與施工隊伍同時上下班,特別針對牛馬塘采場區域,施工難度大、危險系數高,相應的質量要求就更高。為此當一種施工工序完成后項目部都會組織進行一次質量驗收,在保證質量無缺陷的前提下力求項目外觀兼具美感。
這支“鐵軍”將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服務”為目標,使施工安全、文明、優質、高效,力爭項目早日完工,為雪域高原的“天藍、地綠、凈土”貢獻力量。(溫恒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