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華勘院環境工程一公司實施的某市注溝社區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第三標段全面竣工,標志著華勘院在農田水利建設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也為日后開辟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積累了寶貴經驗。
該項目主要包括新建灌溉泵站9座,維修泵站1座,新建機井33眼,新建節制閘1座,PE管道鋪設62.77km。項目中標后,項目部積極組織人員、材料及機械設備進場。本項目使用的材料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大類就有60多種,小類更是多達200余項,采購任務十分艱巨。為此,項目部組織人員提前考察材料市場,詳細了解所需各類材料的性能差別與價格,盡全力將項目成本控制最低,為公司爭取最大的利潤。選定施工材料后,項目部仔細核對清單,積極安排材料進場,把200余項材料分門別類安置妥當,同時與監理溝通,提前安排取樣質檢工作。
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項目泵站建設工作正式開始。由于施工區域較大,泵站較為分散,且涉及多個泵站同時施工,技術人員每天一大早開始來往于各個泵站之間,對工程施工的安全、質量等進行管理、監督及檢查,一干就是一整天,經常是深夜才從工地回到項目部。開展機井建設時,有兩個村莊由于設計機井位置靠近個別村民自有機井,村民怕影響自己用水,不支持項目部工作,協調工作十分困難。項目部一邊與業主、監理溝通,一邊進行現場調研,在充分聽取百姓意愿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進行設計變更,最終使機井建設工作得以正常進行。
經過項目部全體人員7個月的奮戰,項目部按時完成了所有建設內容,向當地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項目的順利完工,有效改善了注溝社區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了耕地質量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今后,華勘院將繼續聚焦民生地質領域發揮職能,讓“糧田”變“良田”,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劉哲、施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