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華勘院巖土勘察二公司實施的青海格爾木某新能源煤電勘察項目順利完工,共完成鉆孔223個,總進尺5420m。
該項目主要工作任務包括鉆探、標貫、取芯等,工作數據將為業主施工圖設計階段提供數據支持。由于項目工期緊、任務重,技術人員仔細把控每一個細節,破解遇到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該項目地處海拔近3000米的昆侖山脈沙漠地區,現場交叉施工作業多,在多重原因的作用下,沙塵暴氣候常見。項目人員經常冒著沙塵暴進行施工,眼耳鼻口充滿沙子是常事。”項目負責人李海礁介紹到。
除了沙塵暴,用水問題才是擺在項目部眼前的首要問題。由于附近無人居住、無河流經過,施工現場施工供水成為難題。項目部積極與場平單位溝通協調后決定在廠區內挖蓄水池,由園林綠化單位負責蓄水,再將蓄水池內的水運輸至施工孔位。可是怎么運送呢?項目部原計劃利用四驅皮卡汽車,直接點對點運輸,省時省力,但這種方式在未擾動的沙漠地區進行短距離運送能夠實現,一旦送水汽車在多次擾動或深入至三五百米遠的沙漠后,經常深陷之中,最后還要依靠履帶鉆機拖出,不但運水不成,還要依靠鉆機停工救援。最后項目部多方調研,集思廣益,轉變思路,采用將已有鉆機通過改裝為履帶式運水車的方式,順利解決施工用水難題。
施工用水有了,沒想到地層卻又來“添堵”。該區域地層容易坍塌,嚴重影響了施工效率。為此,項目部多次召開會議,進行技術研討,對易塌孔段的地層深度進行準確定位,提前調制好粘稠度適合的泥漿進行易塌孔段控制,在控制不出孔內事故的前提下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鉆進效率,還有效節約了工期。
該項目的順利完工,為公司拓展西北地區勘察業務奠定了基礎。華勘院將繼續以助力“雙碳戰略”為目標,助推綠色低碳轉型,為新能源建設和能源保供貢獻微薄力量。(王鑫、李海礁)